零售渠道日新月异之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何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12月15日,“2023消费产业投资合作大会”在星城长沙顺利闭幕。
立足“新消费、新格局、新动能”,本次大会汇聚五百余名消费领域专家、投资机构代表和头部企业家们,围绕消费行业发展趋势、资本赋能实体经济、数智化助力企业提质增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共商产业大势、共谋合作机遇,助推消费企业的韧性增长。
大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名誉会长裴亮先生带来《零售行业的转型与新格局》的主题分享,围绕新形势下零售渠道的转型变革与格局展望,进行了深入剖析。
1
转型变革:折扣化、品牌化、技术化
需求侧,我国经济增速降档、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而供给侧,消费市场存量竞争、渠道方更积极控成本。供需双驱下,近年以来我国折扣型零售业态备受瞩目。
裴亮先生表示,折扣店的门槛实际上更高,无论山姆、Costco等仓储式会员店,还是Audi和Lidl等硬折扣店,其整体运营效率非常之高,所以未来中国的硬折扣店和会员店也需要强化这方面的能力。此外,新科技的应用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机会点,目前AIGC人工智能在零售业前台已有精准营销、但在中后台的应用几乎为零,如果未来人工智能的预测管理等方法被大量应用、折扣店和其他零售业态将会产生质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供应链管理体系、消费洞察和产品定义等能力日益提升,“超级供应链”正重塑零售价值链,从传统的品牌只负责产品生产、渠道只负责产品销售的1.0模式,转向品牌和渠道相互融合的2.0模式,推动“制造型零售”的崛起和发展。
裴亮先生指出,制造型零售是中国当前零售业转型发展的另一个核心话题,折扣业态是一种面向C端的业态特点,但在后台、其高性价比很大程度上需要自有品牌或制造型零售的策略来支撑。自有品牌开发可以是最简单的贴牌,也可以是共同开发、自行开发,后两类我们称之为制造型零售。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综合零售商的自有品牌渗透率约5%、远低于欧美等成熟的零售业态,其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中国零售企业规模化程度低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线上零售的迅速发展打断了我国零售连锁的规模化成长阶段,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00-2023年期间,中国零售连锁百强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峰值10.8%降至目前的4.4%。第二,传统商超的通道费模式制约了中国零售业的转型发展,使得零售商在商品的采购、销售、配套供应链能力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企业考核机制等方面逐渐固化,缺乏自有品牌所需的买手与资金等能力。第三,中国的产品生产和分销也是制约自有品牌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制造能力太强,导致产品模仿成本非常低,新产品难以实现好的投资回报、利润空间容易很快消失,而分销体系碎片化也使中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开发难度和复杂程度高于西方国家。
谈及自有品牌的开发理念,裴亮先生表示,我们大体上认为自有品牌是要解决差异化的问题、通过差异化形成价格的竞争优势,但实际上,自有品牌开发的核心出发点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其成功的基础是价值创造,关键在于发掘顾客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利用制造型零售提高供应链效率。
技术正在重塑每一个行业,零售业也不例外。零售渠道的管理技术更迭,本质是追求效率与服务,通过推动技术变革、实现业态跃迁。
裴亮先生指出,前些年我国零售业多为粗放式增长,很多零售企业并没有真正应用ECR、CM和52MD等零售管理技术,这与通道费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此外,AIGC技术在中国零售领域也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推广和应用。
2
格局展望:全渠道、即时性、社交化
作为一种集成式零售模式,全渠道零售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统一的购物体验,涵盖从实体店到移动浏览、电商购买、以及社交媒体互动等全链路。
裴亮先生表示,全渠道是未来零售业的必然选择,就履约方式而言、全渠道分为到店和到家两种。基于密集的人口、低廉的用工成本,以及相对宽松的管理要求,目前中国到家的全渠道方式发展得不错,但如果未来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比如人工成本增加、管制趋严,到家方式是否能够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即时零售是以满足“便利化、即时性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实体门店+即时配送”为支撑,线上线下供应链一体化的零售新形态。2017年即时配送超越同城快递、成为同城配送的主角,2022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超5900亿元、2019-2022年CAGR达51.6%。
裴亮先生指出,即时零售是目前发展非常快的一种零售创新模式。但本质而言,即时零售就是全渠道,因为如果站在实体零售的角度、即时零售是帮助零售企业实现全渠道的一种方式,通过实体门店+即时配送,可以延展线下门店服务的时空维度,更快响应消费者需求、创造销售增量。
目前我国电商市场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加之疫情影响,2022年电商交易额的增长速度整体放缓。然而,货架电商和社交电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电商渠道,其成长阶段和发展态势却存在较大差异。
裴亮先生表示,目前我国电商市场规模约12万亿、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0%。未来线上增量多大、需要针对细分结构进行具体分析,比如城市方面,一线城市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可能达到50%、甚至更高,而三四线城市的线上占比可能低于30%,而品类方面,家电的线上占比也会高于生鲜。此外,电商自身的渠道迭代也具有明显的特点,货架电商目前市场份额大但增速较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已经步入发展成熟阶段;而社交电商处于份额低但高速增长的阶段,是电商行业的新增量。
结 语
立足“多快好省”四大方面,零售商围绕“人货场”三大层面进行重构,注重用户思维、体验属性与场景运营,日益人企无间、货物无边、场景无限。
2023年,我国零售业态呈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发展特点,零售商们积极求变,通过折扣化、品牌化、技术化等方式,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从线上到线下、从远场电商到即时零售、从货架电商到社交电商,零售渠道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洞悉大势、高效执行,方能乘势而上、韧性增长!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