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saw的至暗时刻,或许还有新的曙光。
近日,国内知名的精品咖啡连锁品牌Seesaw咖啡的创始人因债务问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Seesaw的困境早有征兆。今年以来,Seesaw的门店数量也在不断下滑。门店总数从130多家关闭至75家,杭州、重庆、武汉等地出现闭店潮。
同时,,在小红书平台上,不少Seesaw内部员工发帖表示,Seesaw存在工资延后发放和分期发放的问题,员工的社保和公积金缴纳则都停滞在了今年6月。
一系列事件表明,中国精品咖啡的引领标杆Seesaw,正迎来前途未卜的至暗时刻。
01 小而美,难扩张Seesaw咖啡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精品咖啡的先行者。
这一时期,人们熟知的高端咖啡,还是以星巴克为代表的连锁咖啡品牌。本土连锁精品咖啡品牌几近空白,Seesaw将“精品咖啡豆”“手冲咖啡单品”等概念展现给了国内消费者,为精品咖啡的行业生态铺垫了最初的认知。
正是凭借着清晰的目标和精准策略,Seesaw咖啡在国内精品咖啡市场中开辟出一席之地,并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军者之一。它不仅推动了本土精品咖啡文化的发展,也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Seesaw的品牌核心能够深入大众的消费心智,不仅因为精品咖啡自带的高附加值,也得益于初期小规模的运营模式。创立5年,Seesaw仅开了5家店。
命运的拐点在2017年到来。
2017年瑞幸咖啡成立,撬开了国内咖啡市场的一片蓝海。彼时资本对咖啡赛道的押注是宽容而大方的,让低价咖啡狂奔的同时,也将热钱投向精品咖啡品牌。
资本入局后,Seesaw曾经的“小而美”明显跟不上扩张的步伐。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1—2022年,Seesaw的新开门店超百家,门店总数已超过160家。
而后,Seesaw的门店增长就陷入停滞,始终未能突破200家。2023下半年,Seesaw开始关店调整,闭店近三分之一,现在仅剩75家门店。
02 早起之秀,后人乘凉有媒体曾评论,这也是一个“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故事。
在初期发展阶段,Seesaw的布局是清晰而明确的——“专业的、全面的精品咖啡体验”。围绕这一目标,Seesaw针对咖啡整体产业链都做出了努力。
在供应链端,Seesaw在云南建立起自己的咖啡种植基地,并通过对种植户进行培训,实现货源的出品稳定。同时,Seesaw也创办了专业的咖啡培训机构“咖啡梦工厂”,据说培养出超500名咖啡师,对外正式课程培训已超万人。
然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即使拥有正确的“远见”,也不一定能笑到最后。
2023年, 面对“精品”和“效率”的挣扎,Seesaw选择开出“效率型小店”来实现平衡,却在这一步开始逐渐丢弃了品牌特色。
对比同时期其他精品咖啡品牌,Seesaw变得“泯然众人”:“老乡”Manner主打“便宜大碗”,还用手冲和自带杯培养出高复购率的消费习惯;M Stand重视空间体验和品牌格调,把自己打造成“工业风”“INS风”的高级感代言人。
再回看Seesaw,虽为咖啡行业培育出消费认知,但明显后继乏力。单杯价格30+左右,但精品咖啡的体验感被快速扩店后的统一管理稀释;联名营销也做了,但速度较慢不够抢眼,这就让品牌的平庸成为一种必然。
03 精品咖啡,走不出9块9?近两年,瑞幸和库迪的9块9价格战还在继续,也成功拉低了消费预期。
奶茶品牌也在扩充菜单,纷纷布局咖啡领域,连肯德基也来分一杯羹——肯悦咖啡门店数量已突破500家。
精品咖啡需要文化氛围、社交空间、情绪价值,是一门投入多且难以规模化复制的生意。这与连锁咖啡象征的“统一标准”“极致效率”恰好背道而驰。
面对这种形势,Seesaw咖啡曾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尝试过特价优惠。比如2.4折喝8.8元的燕麦曲奇拿铁、抖音平台上19.9元全场任意选1杯等活动。
但对于定位中高端的品牌来说,单一加大折扣力度,除了压低总体营收,也让品牌的调性打了折扣,这才是更致命的。
Seesaw的困境,或许是精品咖啡被价格战困扰的缩影。
今年1月,%Arabica的武汉K11店正式闭店;8月,开业刚满半年的%Arabica的上海丰盛里店关闭,皮爷咖啡的绍兴银泰店闭店;12月,代数学家咖啡将撤出武汉……
此外,独立咖啡门店也在不断减少,咖啡市场淘汰速度不断加快,头部品牌的扩张步伐也开始放缓。据壹览商业的数据统计,今年的Q2、Q3开店数量明显不及去年,且整体呈现下滑趋势,Q3的开店数量近乎腰斩,同比下滑51.60%。
但在消费降级的大趋势下,精品咖啡并非没有机会,中国消费者对高端咖啡的需求仍有空白。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普通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也早已进阶。因此,高端品牌蓝瓶咖啡今年加快了扩张步伐,异军突起的品牌Grid Coffee好评和效率兼得,这也许更是一个契机。
Seesaw目前要做的,或许是抛开包袱、轻装上阵,找回自己独特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