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欣食品继续加码预制菜业务,其能否打造出第二增长曲线?
题图:摄图网
近年来,伴随着预制菜的火热,多家企业都将预制菜业务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重要高度。其中,水产预制菜尤其受企业青睐,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
比如,海欣食品就提出了“全品类、全渠道拓展高端海洋水产预制菜”的发展策略,同时也在不断加码水产预制菜业务。
海欣食品布局鲍鱼预制菜
近日,海欣食品发布公告称,为拓展高端海洋水产预制菜领域,公司拟受让福建东鸥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鸥食品”)51%股权并增资。受让完成后,海欣食品将与绿怡海洋同比例对东鸥食品增资2000万元,其中海欣食品认缴出资1020万元。交易完成后,海欣食品持有标的公司51%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东鸥食品成立于2023年3月,由绿怡海洋大股东肖华坚等管理团队及龙福食品注册成立,主要业务为鲍鱼及预制菜的加工、销售等,尚未开展实际经营,交易前由绿怡海洋、龙福食品各持股50%。
公告显示,关于本次交易,海欣食品有多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全品类、全渠道拓展高端海洋水产预制菜是公司新的发展战略重点。本次交易基于项目所产地福建省连江县鲍鱼第一县的海洋产业资源优势。
另一方面,也是看好肖华坚及其团队,肖华坚是福建省连江县鲍鱼产业领军人才,具有多年鲍鱼产业价值链相关的投资和布局,近年来在鲍鱼预制菜研发和精深加工领域建立了独特的工厂制造品牌,一直为线上及线下餐饮预制菜如“德叔鲍鱼”等从事贴牌加工业务,具有做强做大管理运营鲍鱼行业经验和先发优势。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另外,海欣食品也在公告中表示,未来还持续立足连江、围绕高端鲍鱼预制菜产业持续投资发展。
事实上,这并不是海欣食品在预制菜赛道上的初次尝试。
此前,海欣食品曾表示,公司一直看好速冻预制菜肴的市场前景,通过协同叠加的方式进行部分产品的销售。海欣食品的舟山工厂将主打深海预制菜,以深海高蛋白、非人工养殖、纯天然无污染、在便捷料理的同时又能体现出新鲜食材烹饪的新鲜度和口味为卖点,锁定高定位B端市场和青年宅、便利市场。
另外,2022年10月,海欣食品也曾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5.2亿元,用于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速冻菜肴制品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
这几年,海欣食品频频发力预制菜,多次投入资金拓展预制菜业务,不难看出,其对预制菜业务寄予厚望。
速冻菜肴成海欣食品业绩亮点
公开资料显示,海欣食品成立于1996年,于2012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其主营业务有速冻鱼肉制品及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常温休闲食品、速冻菜肴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据了解,海欣食品以鱼丸起家,福建的滕氏家族历经几代人的经营,把“海欣鱼丸店”小作坊慢慢打造成一个全国知名的品牌。从海欣食品官网可以看到,其自称为“百年鱼丸世家”。
历经多年发展,海欣食品如今已形成以速冻鱼糜制品系列产品为核心,兼顾速冻肉制品等其他速冻食品的业务体系,并完善了鱼糜及鱼糜制品深加工和销售的产业格局。
近几年,预制菜成了大热门。海欣食品也相应加大了速冻菜肴制品业务的投入。而速冻菜肴业务也成为了海欣食品的业绩增长亮点。
财报显示,2020年、2021年,海欣食品速冻菜肴业务的营收分别为0.07亿、0.11亿,2022年上半年已经高达0.61亿,远远高于前两年之和。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速冻菜肴业务仅占海欣食品营收比重的0.44%,2021年进一步提升至0.73%。
但到了2022年上半年,速冻菜肴业务营收在海欣食品总营收的比重已经增至8.87%,相比2021年同期,其速冻菜肴制品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216.01%,而速冻鱼肉制品及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两大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降8.20%、32.86%。
细数海欣食品近年来的业绩表现,我们也注意到,其在预制菜业务的布局确实为整体营收带来了新的增量。这或许也将提振海欣食品加大布局预制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