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11月15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相关部门的数据来看,“十一”期间,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增长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国庆期间的电影票房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保持了较好的态势。国庆假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住宿和餐饮业的恢复,10月份住宿餐饮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1.3%,增速由降转升。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关于服务业预期指数的情况,付凌晖表示,从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情况来看,虽然部分分项指数有所回落,但是总的来看,服务业企业的市场预期还是保持了总体稳定。随着经济的恢复,企业预期仍然处于景气区间,10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高于临界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5%,处于较高的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仍然较为乐观。付凌晖介绍,服务业生产保持恢复的态势。10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5.5%,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非接触型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增长。服务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疫情条件下,线上服务的需求在增加,带动相关行业的增长。10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14.6%,快于服务业整体水平。随着经济的恢复,货物运输增加,运输业增长也有所加快。10月份,营业性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两年平均增速均比上月有所加快。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8.3%,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
二是接触型服务业虽受到疫情的制约,但也在恢复。居民的商品消费热情不减,“双11”预售也有利于10月份当月的批发和零售业的增长。10月份,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4%,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国庆假期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住宿和餐饮业的恢复,10月份住宿餐饮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1.3%,增速由降转升。
此外,随着我国服务业的提质升级发展,国际竞争力也在稳步提升。前9个月,我国服务业出口同比增长27.3%,比1-8月份加快2个百分点。
付凌晖认为,总体来看,尽管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是服务业恢复发展态势持续,创新发展势头不减,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和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